两株黄河三角洲植物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作者: 许言超  学位年度:2014 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植物  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抗生活性 
描述:地处海洋和陆地交界的黄河三角洲区域共有黄河等10多条河流入海,营养物质充足,并且土壤盐渍化严重,使该地域的土壤含盐量高,再加上海陆共同的作用影响,形成了极为独特的生态环境,在此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由于其生存环境与陆生微生物不同,因而使黄河三角洲的海洋微生物的次生代谢途径和酶反应机制与陆生微生物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特殊的生理机制必定会导致特殊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因此也是新药研究的重要资源。真菌一般不适于在高盐环境下生长,因为高盐会产生高的渗透压,但在高盐环境下生长的真菌一般是由于某些沉默基因被激活,从而诱导出独特的生物代谢途径,产生低盐环境所不产生的新的代谢产物。基于这一区域微生物的特殊性,我们认为黄河三角洲耐盐碱微生物具有产生活性新化合物的潜力。为了从黄河三角洲区域中发现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本论文对挑选来自黄河三角洲的9份生长在盐碱地的罗布麻、红柳、鹅绒藤、碱蓬、香蒲等植物样品进行共附生真菌的分离。选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以及梯度稀释法对上述样品进行真菌分离,最终得到植物的共附生真菌136株。经过采用了化学筛选与生物活性筛选相结合的筛选模式进行菌株筛选。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的筛选采用贴纸片法,筛选模型分别选用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2种致病菌。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粗提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采用MTT法,筛选模型选用乳腺癌肿瘤细胞MCF-7。从筛选出次代产物丰富的菌株中进行进行抑菌试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能产生有抑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的菌株有25株。次生代谢产物有较强细胞毒活性的菌株有17株。综合考虑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丰富多样性以及生物活性,从中筛选出的天才菌株中确定两株真菌——菌株OUCMDZ-2784与菌株OUCMDZ-2757作为目标菌株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通过改变发酵培养基、改变选定培养基的pH、盐度等方式优化天才菌株的发酵条件,兼顾化学与生物活性,并以最佳条件进行发酵,获得发酵提取物。利用硅胶、凝胶柱色谱以及HPLC等分离手段对提取物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共获得28个单体化合物,从菌株OUCMDZ-2784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1–13),从OUCMDZ-2757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14-28),综合利用质谱(MS)、核磁(NMR)、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比旋光(OR)、X-ray单晶衍射等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其中9个为新结构。新化合物类型包括混源萜类(1–4),异香豆素类(5-9)。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抑菌活性和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4对乳腺癌细胞有弱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18.9,15.4和15.5μM。化合物3和4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有弱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17.2、15.2μM,化合物4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有弱的抑制活性,其IC50为12.4μM。化合物3、4、7、9、10显示出了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58.0μM、195.9μM、316.7μM、25.7μM、36.0μM、366.2μM。
东营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有限公司ERP物资管理系统
作者: 高娜  学位年度:2016 学位授予单位 :长春工业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东营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有限公司ERP物资管理系统
东营市黄蓝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SWOT分析
作者: 张诚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黄蓝战略  生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描述:“黄蓝”两大战略在山东的叠加,对于推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科学发展和培育新的增长极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发展的龙头、两大战略的重合地,在建设黄蓝经济示范区的进程中就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论述过程中,将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加以探讨,通过厘定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内涵,研究了东营市拥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通过深入分析以上影响东营市黄蓝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因素,探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应对发展瓶颈的解决对策。一是以生态建设为发展基础。在设定发展战略时,需要将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放在第一位,在城市功能区定位上,要强调生态特色,必须将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遵循的基本原则;高点定位,科学编制黄蓝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要把发展的计划定位在“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上来,把生态农业大发展、生态工业大繁荣、生态旅游大开发打造成引领城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步伐,打造生态文化长廊。二是充分挖掘黄蓝特色资源,以黄蓝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抓手,系统地勾画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蓝图。三是以石油转型升级为依托,通过优势延伸与优势再造,重点延伸石油相关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推进东营市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四是解决制约园区建设的瓶颈问题。加大道路等交通设施的投入力度,促进区域内及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社会交流;优化黄蓝经济示范区的金融投资环境,为配套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精心打造黄蓝经济示范区企业集群,以龙头企业带动生态区建设发展;提升黄蓝经济示范区科技支撑能力,以科技引领产业做大做强;提供高标准的公共服务,为留住人才提供基础保障。
东营市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 钱庆超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东营市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 
描述:志愿服务是由内在志愿精神所支撑,由自愿自觉的内部动机所指引,利用个体知识、技能、体能或财富服务社会,不计外在报酬、奖励的一种非盈利、公益性活动。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志愿者、志愿者组织服务社会公众生产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行为。广泛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是政府公共管理的有效补充,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材料分析法,以山东省东营市志愿服务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实现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高效化、专业化、常态化,进行系统的研究。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唯一交汇融合的城市,近年来,不仅在经济发展上走出了一条高效生态的示范之路,同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尤其是志愿服务工作,打造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服务环境”,在全国第四届精神文明城市评选中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在此背景下,以山东省东营市志愿活动发展为视角,总结和梳理东营市志愿服务事业组织管理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并从界定志愿服务相关概念入手,对志愿者参与动机、志愿组织管理及运行机制、志愿服务与公共管理的关系及其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了阐释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流程。然后,充分介绍了国内外志愿服务的历史发展概况,并从其基本理论与经验中提炼出有益于加强东营市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的可贵借鉴之处。再次,对东营市近年来志愿服务工作情况进行了概述,梳理出东营市志愿服务工作的主要成效和特点,并采用调查问卷和走访调研等方式对东营市志愿服务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出了东营市志愿服务在组织管理中存在的五个主要方面的不足。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推进志愿服务者工作专业化、专门化的组织建设,健全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强化地方性志愿服务法规的对策建议,努力推动东营市志愿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志愿服务工作已经被放在党政工作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当中考虑,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东营市志愿服务事业也必须融入中国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以期持久和可持续,并焕发出勃勃生机。
东营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
作者: 薄纯来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  东营 
描述: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既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经济发展任务,也是增强农村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东营市是一座新兴资源型城市,农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基础地位。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阵地,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突出的政策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发展农业方面具有重要优势。近年来,东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2012年以来,东营市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列入了基层组织建设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探索了一些特色做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东营市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方面也面临诸多问题。如何总结梳理取得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推动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是东营市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概念、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历程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东营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系统总结梳理了东营市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客观评价了东营市做法的借鉴意义;同时,对东营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本文立足东营实际,提出了关于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东营市东营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 赵宝杰  学位年度:2009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旅游业  战略目标  战略重点  战略措施  东营区 
描述:旅游业是一项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的综合性产业,不论从它的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和纳税等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为我国和国内各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东营区是东营市的中心城区,黄河文化、石油文化、吕剧文化和生态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大力发展东营区旅游业,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面对旅游发展的机遇,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其规律,总结其特点,分析其趋势,积极有效地规划、发展区域旅游,是我国各级政府一项现实而又长远的任务,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之所在。本文基于国内外旅游业规划发展的有关研究成果,顺应经济全球化、旅游大众化的发展趋势,立足国内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的实际,通过对东营市东营区旅游业的现状分析和发展总体规划的研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探讨我国县区旅游业规划发展规律。本文在重点分析实现条件的基础上,为县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有效地抓好旅游发展工作,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凸显旅游业在区域经济中的龙头地位。东营区旅游业的环境分析是战略制定的基础和依据。本文从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微观环境三方面进行研究,并运用SWOT方法分析东营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研究表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宏观环境为东营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机遇,其自身的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等也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但也面临着周边地区竞争加剧、旅游产品缺乏等不利因素。综合分析,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东营区发展旅游业是合理可行的,市场前景也非常广阔。东营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制定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从战略思路与战略方向、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布局与战略重点、战略部署等方面研究制定东营区旅游业的发展战略。研究表明:东营区应充分挖掘石油文化旅游资源,紧扣“黄河水城”的旅游主题,结合东营市和东营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整合现有旅游项目,重点开发乡村旅游、石油工业旅游产品,积极发展商务休闲旅游、黄河文化旅游,以城市观光、城市商务休闲、滨海休闲、湿地休闲作为重要支撑,形成主题鲜明、项目布局合理的城市旅游发展格局,凸显“黄河水城、商务新城”的旅游发展特征和需要,建设东营市的旅游经济中心、旅游综合服务及集散中心及环渤海重要的和谐城乡游与商务休闲旅游目的地。东营区旅游业的实施措施是战略实施的保障。本文从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完善旅游保障系统、创新旅游投融资体制、抓好旅游市场培育、实施人力资源培养工程五个方面,制定了东营区旅游业发展战略实施措施。研究表明:东营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坚持政府推进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开发与保护并重。在组织管理方面,要强化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在旅游保障方面,要大力加强道路交通以及电力系统、给排水系统、卫生设施和安全设施建设;在投融资方面,要建立健全引导机制,拓宽渠道,创新模式;在市场培育方面,要高度重视旅游区主题形象策划、旅游营销策略确定和旅游商品研发问题;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要把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导游员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为东营区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推动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不同种源地沙枣种子萌发及幼苗耐盐性研究
作者: 刘艳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盐胁迫  种源  沙枣  耐盐机制  渗透调节 
描述:当今世界,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严重,盐渍土地面积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改善土壤盐渍化的问题,其中种植耐盐植物作为一种有效的改良方法广泛被人们关注。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适合种植的园林植物种类较少,景观生态系统比较单一。沙枣因其生活力强,耐干旱,抗风沙,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被筛选出来作为黄河三角洲的绿化树种。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的落叶小乔木,普遍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沙枣由于产地的土壤特点和气候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其耐盐性差别较大,本实验目的是筛选出耐盐性强、株型好的沙枣种源,并对沙枣的耐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沙枣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引种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沙枣种子的收集:从新疆、内蒙、甘肃和宁夏四个省份收集了10种不同来源的沙枣。2.沙枣种子萌发实验:不同种源地沙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随NaCl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各项指标在低浓度NaCl处理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在高浓度NaCl处理时下降显著。不同种源地沙枣种子的萌发实验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引用了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0个种源地沙枣种子的耐盐能力差异,其耐盐能力排序为:甘肃石羊河甘肃民勤新疆宁夏平罗新疆吐鲁番甘肃金昌内蒙临河甘肃古浪宁夏银川宁夏中宁。3.幼苗筛选实验:除吐鲁番沙枣和民勤沙枣外,其他种源地沙枣的相对株高、相对鲜重、相对干重均随NaCl浓度的增大而减小,NaCl浓度越高,对沙枣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吐鲁番沙枣和民勤沙枣各生长指标随NaCl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0.3%NaCl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引用隶属函数的方法对10个种源地沙枣幼苗的耐盐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其排序为:甘肃民勤宁夏平罗宁夏银川甘肃石羊河新疆吐鲁番新疆内蒙临河甘肃古浪甘肃金昌小果宁夏中宁。4.综合萌发实验和幼苗筛选实验,我们选择了甘肃石羊河沙枣、宁夏平罗沙枣作为耐盐种质,宁夏中宁沙枣作为盐敏感种质进行了沙枣耐盐机制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3个种源地沙枣的胞间CO2浓度(Ci)随盐浓度增大逐渐下降,蒸腾速率(Tr)、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盐胁迫下,荧光参数(Fv/Fm、ΦPSⅡ)及叶绿素含量变化较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沙枣叶片中的MDA、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而宁夏中宁沙枣增加的幅度最大,甘肃石羊河沙枣次之,宁夏平罗沙枣最少。可溶性糖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的幅度都不大,与对照的差异性不显著。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沙枣根及叶片中Na+逐渐增多,K+含量逐渐下降,且Na+在根中增大的幅度高于叶片,K+在叶片中下降的幅度比根中快。盐胁迫下,三种Na+/K+值逐渐增大,根中增大的幅度远高于叶片中。5.耐盐沙枣与盐敏感沙枣的比较:NaCl胁迫对盐敏感种源沙枣的抑制作用较大,宁夏中宁沙枣的光合参数值及叶绿素含量均低于耐盐种源地沙枣,MDA含量增加的幅度最大,NaCl胁迫增大了细胞的膜透性。脯氨酸作为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逐渐增加,且盐敏感的沙枣的增幅最大;可溶性糖在盐敏感种源沙枣中积累的较少。相同NaCl浓度下,盐敏感种源宁夏中宁沙枣的Na+/K+增幅最大,叶中积累了较高浓度的Na+,耐盐性较强的沙枣种源能更有效的将Na+阻隔在根部,减少叶片中Na+含量, Na+/K+增加的幅度较小,更好的维持了细胞质中的Na+、K+的平衡,这也说明沙枣的耐盐方式是拒盐。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黄河三角洲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研究
作者: 刘宁  学位年度:2007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土壤特性 土地利用方式 地统计 半方差函数 空间变异 
描述: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异性是土壤重要的属性之一,其变异来源包括系统变异和随机变异两种。土地利用,作为人类利用土地各种活动的综合反映,对各种生态环境要素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影响土壤质量变化最普遍、最直接、最深刻的因素。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后备资源,其土壤质量的最大特征是土壤养分贫瘠、盐分含量高,而处于黄河入海口的垦利县是其典型代表。本研究在广泛收集垦利县土地利用资料的基础上,对九种土地利用方式的进行实地取样,通过对样本的土壤特性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地统计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异特征以及产生这些变异的原因,进而反应整个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性状的空间变异规律,为黄河三角洲的土地配置、合理利用以及制订科学的农业政策提供依据。 从描述性统计分析来看,垦利县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特性具有深刻的影响。各种养分元素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都极其显著,其中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大棚菜地、果园中的土壤养分明显高于粮田,林地介于二者之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变化呈极显著水平,变幅在2.97-19.11g/kg之间。果园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是光板地的6.43倍。碱解N、有效P和速效...
一种新型环境友好高效卤水阻垢剂
作者: 张鑫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深层卤水  聚环氧琥珀酸  木质素磺酸钠  阻垢剂  环境友好 
描述:在地下卤水的开采过程中,随着地下地质条件及其采提卤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卤水中不同组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析晶、结垢现象,减小了管道的有效容积,增加了管道阻力,进而减少了产量,制约了卤水的开采和可持续利用。针对卤水开采过程中易出现的析晶、结垢现象,需要加入阻垢剂来抑制垢的产生,从而提高卤水的开采量,降低能耗,确保采提卤设备与构筑物的持续利用。在阻垢剂的研制过程中,要考虑到后续对环境的影响,所以要选择无磷、无氮、易生物降解的单体制备。本文依托国家863计划黄河三角洲深层卤水高效开采关键技术,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深层卤水在采提输过程中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析盐结垢问题,在分析采提卤过程结垢机理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种新型绿色阻垢剂,不仅对其抗温性、抗盐性进行了研究,还分析了其先进性、环境友好性以及阻垢机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ICP-AES、离子选择电极法、温度压力模拟法等分析手段,分别对不饱和、饱和卤水在采提取过程中卤水主要析盐结垢元素的浓度变化及其主要析盐结垢元素在各温度、压力下的饱和溶解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于不饱和卤水,卤水主要析盐结垢元素的浓度不随提卤深度的变化而变化;②对于饱和卤水,主要析盐结垢离子的浓度变化显著,其中Ca2+最先析出,其次是Ba2+、Sr2+,同时伴随着NaCl的析出。在从地下1500m提至500m的过程中,Sr2+的浓度变化最大;③常压下饱和卤水中四种主要析盐结垢离子的饱和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率与饱和溶解度随提升高度的变化率基本一致。当温度由120℃降至80℃时,Ca2+浓度的变化率最大,从80℃降至60℃时,Ba2+浓度的变化率最大,从60℃降至20℃时,Sr2+浓度的变化率最大;④60℃时,饱和卤水中四种主要析盐结垢离子的饱和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大,但变化率基本相同。因此,饱和卤水在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是影响析盐结垢离子析出顺序的主要因素。(2)盐垢的形成过程可以表示为:卤水→结垢元素饱和→结垢元素过饱和→形成晶核→NaCl共沉淀→晶体长大→盐垢,而其主要成分为NaCl、CaSO4、 BaSO4、SrSO4。在采提过程中,不饱和卤水中析盐结垢现象较轻,饱和卤水析盐结垢现象严重。当温度由120℃降至80℃时,形成的是以CaSO4为主BaSO4、 SrSO4为辅并吸附共沉淀NaCl的盐垢;从80℃降至60℃时,形成的是以BaSO4为主CaSO4、SrSO4为辅并吸附共沉淀NaCl的盐垢;从60℃降至20℃时,形成的是以SrSO4为主CaSO4、BaSO4为辅并吸附共沉淀NaCl的盐垢。(3)结合上述析盐结垢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的研究,详细阐述了析盐结垢机理,具体如下:随着温度、压力等热力学条件的改变,当溶液中的成垢离子浓度高于平衡浓度时,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对,离子对遇到管壁或其他杂质形成晶核,溶液中的成垢离子不断向壁面扩散、结晶、长大,最终在管壁上形成结垢,由于吸附、共沉淀作用,NaCl晶体也随之析出,形成混合盐垢,析盐与结垢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盐垢的形成还会受到管道表面状态、卤水流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等的影响。(4)通过研究聚环氧琥珀酸PESA、聚天冬氨酸PASP、木质素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壬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的阻垢抑垢性能,开发了以聚环氧琥珀酸和木质素磺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新型阻垢剂,并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阻垢剂不含氮、磷,在聚环氧琥珀酸和木质素磺酸钠复配比为3:2,投加量为35mg/L时,对卤水中Na+、Ca2+、Ba2+、Sr2+的阻垢率分别达到了99.43%、99.45%、99.24%、90.85%,加权阻垢率99.15%;通过对比加入阻垢剂前后卤水垢物、硫酸钙、硫酸钡、硫酸锶、氯化钠的扫描电镜图,得出新型复配阻垢剂对卤水垢物的晶格畸变、螯合作用和电荷分散作用较强。其中对硫酸钙的螯合作用和电荷分散作用较强,对硫酸钡、硫酸锶的晶格畸变、螯合作用较强,对氯化钠的电荷分散作用较强。(5)新型阻垢剂在信发集团肥城胜利化工有限公司、东营东岳盐业有限公司、山东默锐化工有限公司、寿光市国力化工有限公司分别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新型阻垢剂具有良好的阻垢性和一定的缓蚀作用,阻垢率可达到90%以上。与国内外适用于采提卤过程中的阻垢剂相比,新型阻垢剂具有环境友好、不含磷氮、阻垢效果好、功能多等优点。
“转调创”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滨州市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 李群  学位年度:2014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区域经济  高效生态  转方式调结构  黄河三角洲  滨州市 
描述:1978年12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我国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经过35年的辛勤付出和艰苦探索,我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年均9.8%的高速增长,也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自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又相继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决策。特别是近年来,区域战略进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大跨度区域之间的产业加快梯度转移的步伐,中西部落后地区发展后发优势不断显现,全国整体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有序。以2005年6月国务院设立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起点,以2012年9月南沙新区的获批为终点,七年的时间共有78项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文件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2009年12月,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被国务院批复实施。滨州市作为开发建设主战场,经过3年的实践和探索,2012年,顺利完成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期评估,14项主要指标的进度符合预期,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过去粗放式发展已不适应新的要求,区域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诸多障碍和发展难题亟待解决。本文立足自身工作实际,紧密滨州市结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实践,站在政府公共管理的职能角度,对国内外发展区域经济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论证地方政府促进和加快区域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论文第一部分是区域经济的界定和基本理论,对区域和区域经济的概念,以及区域一体化和产业梯度转移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重点介绍了均衡发展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和阶段发展理论。论文第二部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回顾及政策形势,对我国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阶段性的回顾,对我国不同时期重大区域政策的演变进行深刻分析。论文第三部分是以滨州市开发黄河三角洲为例,介绍国家《规划》批复后取得的成效以及实践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论文第四部分是国外区域经济发展典型,以美国和德国为例分析各自发展区域经济的经验做法。论文第五部分是当前发挥政府职能发展区域经济的对策建议,突出以《规划》为视角,即明确各级政府职能作用,科学合理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措施保障规划实施等三个方面。。第六部分为全文的结束语。
< 1 2 3 ... 51 52 53
Rss订阅